课程标准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教学指导文件,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定、修订与执行工作,特制订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和《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切实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积极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
二、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课程内容的选定、目标任务的要求、教学时间的安排、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搭配等方面,要体现统一协调的原则。既要考虑到单一课程的内在结构层次要求,又要考虑到单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外在衔接作用。
2.创新性原则。紧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探索将行业企业最新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服务规范等引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参与职业岗位竞争的能力。
3.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行业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三、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评价要求。
3.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入到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标准的编制程序
课程标准的编制包括专题调研、编写初稿、研讨修订、专家审定、组织实施和修订完善等环节。
1.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单位,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充分了解相关领域技术岗位的任职要求,形成调研报告。
2.编写初稿。在查阅相关资料并细致研读调研报告的础上,构建出课程结构的总体框架,同时梳理课程内容和其他相关要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
3.研讨修订。院系组织行业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建议,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
4.专家审定。学校学术委员会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审核通过后,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
5.组织实施。院系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按照试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
6.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师等师资人员的反馈意见,对试行课程标准进行修订,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
五、课程标准的内容
(一)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主要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课程类型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范例:本课程是……专业(群)必修(或选修)的一门通识平台(或专业大类平台、专业方向、专业拓展)课程,是在学习……课程、具备了……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或实践、理论+实践、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工作岗位,培养……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专业核心(或者不写)课程。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哪些知识要点,包括理解本门课程的专业术语和主要教学内容。
2.能力目标
重点阐述并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3.素质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重点关注学生沟通交流及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应将教学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比例、课时安排说明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点。
2.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阐述学生在学习领域等方面应学习哪些知识要点,教学内容需与职业发展需求密切联系,与其他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应将多种评价方式(笔试考试、现场操作、企业实践评价、平时学习过程评价等)相结合,突出过程评价与总体评价、理论与实践评价一体化的关系等。
(五)课程实施要求
1.授课教师基本要求
此部分主要对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的学历、职称、工作经历、职业资格水平、基本素质等提出要求。
2.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此部分主要填写本课程教学需要使用的实训室的相关信息,可参考附件中表格填写。
3.教学方法与策略
描述本课程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与策略可参考如下要点撰写:(1)教学方法: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特征,选择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理实一体化及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法;(2)教学策略:可选择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引进企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等。
4.教材、数字化资源选用
(六)其他说明
注意课程标准编制部门、执笔人、审核人或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六、课程标准的执行
课程标准是学校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一经发布,即具有约束力,须认真执行。各院系部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编制授课计划,调整教学内容,安排好教学进度。执行过程中,在完成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部分内容若确实需要有所删减,须经院系部、教务处审查,并由分管教学院长审批。
七、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附件:太阳集团tcy8722课程标准编写格式
2017年11月22日
附件
xxxx课程标准
院系部:
执笔人:
参与制定:
工学部审核:(签名及时间)
院系部审核:(签名及时间)
年 月
****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 |
|
开课院系部 |
|
课程代码 |
|
考核性质 |
考试/考查 |
前导课程 |
|
后续课程 |
|
总学时 |
|
课程类型 |
理论课 |
是□ |
|
实践课 |
是□ |
|
理论+实践 |
是□ |
|
理实一体化 |
是□ |
适用专业 |
|
(注意:表格里的文字:宋体,五号,1.5倍行距。)
一、课程性质(宋体,小四号,加粗,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二、课程目标(宋体,小四号,加粗,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一)知识目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二)能力目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三)素质目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宋体,小四号,加粗,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一)课程设计思路(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序号 |
专项能力 |
训练项目 |
参考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要求 |
评价 |
|
|
|
|
|
|
|
|
|
|
|
|
|
|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四、课程考核(宋体,小四号,加粗,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五、课程实施要求(宋体,小四号,加粗,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一)授课教师基本要求(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二)实践教学条件要求(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实训室 |
设备配置 |
设备功能与要求 |
职业能力培养 |
名称 |
数量(生均台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四)教材、数字化资源应用(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课程教材选用表
×××课程参考教材选用表
×××课程数字化资源选用表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其他说明(宋体,小四号,加粗,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