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2101/202101121947451800.html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王铭俊
头顶柔光灯,面对摄像头,在《跟老师聊聊》这档栏目的45分钟时间里,老师和学生代表互相聊起了大学生活。
镜头后,平均每期节目有3000人次收看,占学校师生总人数的1/3。这档栏目,湖南工艺美院已组织了5期。
“作为网络思政教育,创办栏目的初衷不是要通过直播解决细小的现实问题,而是通过这个平台让师生平等地聊天对话,增进彼此了解,拓宽彼此视野,缩短师生距离。”栏目创办人吴宝善老师说。
比班会课更活泼有趣
“从食堂到寝室,我看完了整期节目!”3个月前,湖南工艺美院学生程诗涵在食堂吃饭时点开了同学的推送。
这档名叫《跟老师聊聊》的校园栏目立马吸引了她的注意——平日里亲切但又有职业威严的老师坐到了直播机位上,和自己作乐的同学坐到了老师的另一边,他们聊起了各自眼中的大学生活。
“那个老师好犀利哦。”
“哈哈,没想到他这么敢说。”
程诗涵和室友发现,一来一往间,平日里讲台上的老师、日常的学伴将课堂上有所保留的,私下里不方便一对一叙说的想法都抛了出来。
5期节目,每期一个大主题——大学生活、阅读、设计、师生关系、如何防止大学变平庸,就像5堂班会课,但比班会课更活泼、真实、有趣。
学习室内设计的程诗涵印象最深的是大家对某椰汁品牌包装设计的讨论。
程诗涵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该包装设计简单、粗暴、不符合大众审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设计是成功的,它将要表达的品牌诉求直接传递给了受众,做到了设计与品牌传播诉求的统一——消费者看到此包装便不会再联想到其它内容。
这是程诗涵日常学习中不太能接触的内容,她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获取的知识多了,她便成了栏目的忠实观众,哪怕错过了直播,也会选择在第一时间回看。
增进师生理解,扩大彼此正影响
“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吴宝善告诉记者,做这档栏目的初衷不是想通过对话教育学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而是通过轻松公开的谈话,引起同一话题不同维度的思考,进行思维的延伸,增进彼此了解,缩短师生的距离,给学生带来更宽阔的视野、更多元的方法论,更正确的价值观。
吴宝善是湖南工艺美院新媒体工作室的负责老师,工作室除了3名带队老师,其余全是不到21岁的学生。他们自主策划选题,组队采写拍摄,自行上稿分发。宽松的氛围和没有代沟的环境,让许多学生一待就是3年。
尽管如此,吴宝善还是从学生的聊天中发现了老师与学生间的众多误解,它像一条鸿沟梗塞着彼此的沟通,于是有了这档栏目的创办。“你看,起的名字都是‘跟老师聊聊’,而不是‘老师说’‘美院说’。”
吴宝善坦承,增进师生的理解,扩大彼此的正影响,化解师生鸿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期节目、某一个例子的讲述就能达到。他计划以每周一期的频次将栏目创办下去。
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栏目的创办得到了学校各级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越来越多的师生也报名参与到节目中,都想换一种方式跟大家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