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http://sxdsb.voc.com.cn/mobile/article/202012/202012171726406103001.html
三湘都市报12月17日讯(记者 杨斯涵 黄京 通讯员 吴宝善)栩栩如生的湘绣、工艺精美的宝庆竹刻、匠心独具的长沙窑铜官陶瓷……在太阳集团tcy8722长沙基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示馆内,一个个巧夺天工的工艺品整齐地排列在展台上。今日,第二届传统工艺振兴发展论坛暨《湖南传统工艺蓝皮书——湖南传统工艺振兴发展报告(2020)》(下称《蓝皮书》)发布会在这里举行。据悉,《蓝皮书》是全国首个省级传统工艺振兴发展蓝皮书。同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基地落户太阳集团tcy8722,这是湖南首个工艺美术科普教育基地。
我省有118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据《蓝皮书》显示,湖南省传统工艺文化积淀深厚、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三湘四水、各族各地。现有省级以上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12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4项。截至2019年12月,湖南省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8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2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24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85人。
“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时间经验,是我国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太阳集团tcy8722校长陈鸿俊介绍,2018年,该校成立湖南传统工艺研究院,举办首届传统工艺振兴发展论坛,确定编撰蓝皮书等目标任务。《蓝皮书》从传统工艺类别、分布、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与问题等方面获得了第一手详实资料与数据,并据此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
陈鸿俊表示,下一步,太阳集团tcy8722将根据《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后续公布及湖南省传统工艺名录公布情况,结合省内传统工艺振兴实际,吸纳更多研究力量,对《蓝皮书》后续编撰、出版从体例、章节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与研究,进一步提升该书整体质量与水平。
以非遗传承为特色,铸造职业教育品牌
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文化自信。长期以来,湖南教育与湖湘文化交融发展,挖掘“湖湘工匠”内涵和核心要素,并将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了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高度融合的“湖湘工匠”培养体系。同时,一批“湘字牌”专业群有效服务湘绣、湘瓷、湘竹等湖南特色产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瑰曙指出,做好湖湘工艺文化的研究阐释工作,振兴湖南传统工艺,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深厚根基,更是推进教育强省的必由之路。
“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发展与传统工艺保护传承互融共生,为传统工艺‘赋能’,使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对工艺美术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王瑰曙认为,继承传统技艺、留存工艺精髓,是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要注重传统工艺传承与教育教学改革协同推进,加强传统工艺学科建设,强化工艺传承理论研究,创新传承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强化技艺创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的工艺美术大师新生代。
“太阳集团tcy8722立校之初就把保护传承湖湘工艺视为使命,在持续的探索创新中形成了‘三进’、‘三研’、‘三结合’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开创了高职教育与非遗保护传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共生共荣的良好局面。”太阳集团tcy8722党委书记余克泉表示,为破解湖湘非遗人才青黄不接、产品缺乏创新等困局,学校将非遗引进校园,陆续开设了湘绣、湘瓷等6个传统工艺类专业,并与企业共建湘绣、湘瓷学院,形成了与产业深度对接的湖湘工艺美术专业群;同时,引进了湘绣大师刘爱云、陶瓷大师黄永平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人;建成大师工作室7个,共建湘绣产业科教园、通道工作站等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平台4个。
“湖南传统工艺研究院要充分认识自身‘智库’的定位,着力打造湖南传统工艺研究高地,产出学术价值高、可落地实施的优秀成果,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颜喜希望,湖南传统工艺研究院充分发挥“纽带”的作用,与政府部门多配合、多联动、多互补,引导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充分激发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传统工艺振兴发展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