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专业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相关传统手工技艺资源库空白
时间:2018-03-27   来源:宣传统战部          作者:   审核:   点击数:

紧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于24日在长沙举行的 “2018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研讨会”,3月27日,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在太阳集团tcy8722召开,相关领导,联建院校、行业协会代表,建设平台代表,建设团队教师等汇聚一堂。

资源库将根据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圈定的省(市、自治区)以及武陵山片区所包括的部份区域,整体规划,选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苗族、瑶族等21个少数民族服饰,侗锦织造技艺、花瑶挑花等6项与少数民族服饰紧密相关的传统手工技艺进行资源库建设,实现对少数民族服饰类非遗文化的全覆盖。“文化+艺术+科技”结合,打造“一坊、二馆、三中心”,填补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相关传统手工技艺资源库的空白,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宝贵遗产。

“一坊、二馆、三中心”模式抢救濒危服饰技艺

不用不远千里拜访当地,民族服饰的历史流变、瑰丽的传统色彩纹样就能线上了解,不用繁琐的民间调查、文献翻阅,匠心传承的独特技艺、融合创新的现代剪裁就能通过轻轻点击,跃然眼前……

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精髓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跳出濒临失传的境地,通过少数民族服装与服饰传承与创新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一坊、二馆、三中心”模式,加以数字化运用、影像化保护,变得随手可得。

记者了解到,资源库将通过少数民族服饰博物馆、技艺体验馆“二馆”,线上展现少数民族服饰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的操作项目和操作流程。而这些也不止于线上,实体博物馆、体验馆的建成,也将吸引职业院校学生、中小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爱好者参与感受非遗、关注非遗、热爱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

同时,顺应“互联网+”趋势,从教育教学、非遗传承的实际需求出发,建设资源、课程、学习“三中心”。通过“资源中心”搭建起民族文化库、非遗文化库、行业资源库、专业资源库、创新作品库等组成的“大数据库”;“课程中心” 建设含6门双语课程在内的27门课程,实现对少数民族服饰类非遗文化的全覆盖,将为行业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师生四类用户提供优质资源与在线学习服务项目,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和培训。

此外,资源库还设少数民族服饰创新创业坊,研发少数民族服饰以及传统手工技艺创新产品,培养新一代非遗文化创新创业传承人,以线上产品展销、众筹项目结合线下实体门户,实现“双线”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突显资源库的创业孵化功能,同时为非遗文化推广“铺路搭桥”。

填补资源库空白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太阳集团tcy8722资源库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国家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国家大力倡导面向世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急需开展非遗文化保护,培育“大国工匠”,但我国在少数民族服饰和相关传统手工技艺资源库方面仍是空白。

面对此种情况,学校联合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总校组成主持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秉承“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产业振兴”三重使命,依托现代信息化手段和移动互联技术,以“一坊、二馆、三中心”为整体框架,创新“大师传艺+项目创新+创业孵化”课程理念,满足四类用户需求,实现文化输出、达到文化自信、提升职教内涵,促进“一带一路”和武陵山片区的经济繁荣,实现产业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

目前,资源库已建立了共建共享联盟,制定了相关建设规划,并建设《苗族服饰》《侗族服饰》《土家族服饰》《瑶族服饰》等9门课程,资源总数达7000余条,注册用户近9000人。同时,资源库联建企业湖南旭荣制衣有限公司设计师曹姣飞利用少数民族服饰资源创作的《传承学生装》系列作品,荣获了第72届中国教育装备设计大赛一等奖、最佳创意奖,企业高度认可,社会服务功能显现。

政、行、校、企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据悉,在湖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服饰资源库整合高等院校、非遗传承人、先进技术、资金和人力等优势资源,共建共享资源库平台。由中国金顶奖设计师担任首席顾问,把脉护航;知名职教专家、行业资深企业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组建建设指导小组,把握建设方向;企业技术专家、中职高职与本科院校教师、行业协会专家等组建开发团队,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20所办学成果丰硕的联建院校,覆盖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以及武陵山片区;10家走在行业前列的联建企业,与院校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模式成熟;3家具国际影响力的联建行业协会将提供专业指导。在资源库背后,形成“方阵”、“军团”、“智库”,为项目的建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资源库将推向全国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加强优质资源应用,提高优质资源的覆盖面;进入行业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的创新研发;面向国内外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非遗文化研究者、传统手工技艺爱好者等社会学习者,提升资源库的国际化影响力,引发全世界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输出,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为非遗存根传脉,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助力中国制造2025目标达成;以创新带动创业,服务少数民族区域经济;优质资源全覆盖,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形成。

  • 学院官方微信
  • 湖南省教育厅官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