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笔尖点彩展匠“新” 釉下生花传非遗 国家艺术基金首个“釉下五彩瓷装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结业典礼及作品展在我校举行
时间:2017-06-24   来源:宣传统战部          作者:   审核:   点击数:

6月24日,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醴陵釉下五彩瓷装饰设计创作青年骨干人才培养”结业典礼及结业作品展在我校举行。

本项目是国家艺术基金首个“釉下五彩瓷装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30名学员皆为行业内骨干精英,来自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山西、云南等十一个省(市、区),有的是醴陵陶瓷艺术世家传承人、有的是高校艺术设计系教授,还有的是陶瓷公司一线设计师,此刻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八十多个日夜的研习、创作的成果绽放。

现场展出的优秀作品,不仅呈现出釉下五彩瓷“胎质美、釉色美、工艺美、形体美、彩饰美”的五类特性,更呈现出“体正、气厚、格清”三大特点。体正者,传承与创新脉络明晰,技艺纯正;气厚者,传统文化学养充盈,气脉醇厚;格清者,潇洒多姿,一派生动明媚。

学员张睿既是河南泥塑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又是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副教授,作为不远千里来湘的外省学员代表,她也颇有自己的一番体会。“我本身教的是现代陶瓷,主要是造型方面,而真正系统学习纹样设计这是第一次”,张睿笑言,比起年复一年从事非遗传承技艺早已纯熟的创作者,她没有那么深厚的积淀,于是此次她选择另辟蹊径,通过走一条非遗技艺结合创新设计的道路,来创作出更有意思的作品,而她数月的成果也获得了专家、大师的一致肯定。她表示,自己作为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不仅会将所学运用的自己今后的创作,更是打算通过设计系列课程,把大师们的传授讲给学生们,打开他们的眼界。

“我家就在醴陵沩山,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到处都是瓷片,”作为优秀学员代表,马赞因为对家乡的瓷片产生了兴趣,于是半路出家,开始学习醴陵陶瓷制作,虽然才22岁的年纪,从事相关创作也已有了近七个年头,这次的学习让他得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升华,“以往我们做的都是醴陵陶瓷传统的古典山水,借助这次学习机会我尝试了自己进行创作,”他将醴陵陶瓷装饰设计现今鲜少用到点彩、泼墨技法结合传统技法叠加运用,找到了陶瓷装饰设计的新思路,他的《风起云涌时》等四件作品入选了本次结业作品展。马赞说,回到醴陵后,他将会继续把这些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陶瓷创作中。

据项目负责人、我校湘瓷太阳集团tcy8722院长李升介绍,学员们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著名陶瓷文化艺术大师、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葛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永平等11名行业专家教授悉心指导,从立意、构图、配色到纹饰,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凝聚创新思维,最终以饱满热情创作出釉下五彩瓷作品近200件。本次展出的130余件中,有工笔有写意,有山水有人物,有古意更有新章。

据悉,本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旨在促进醴陵釉下五彩瓷的传承与创新,推动陶瓷产业的发展,从今年4月7日——6月23日在我校举办,项目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研修、审美提升讲座、创作考察和创作实践,注重学员的专业技能提升、艺术视野拓宽和创新能力培养。

结业仪式上,我校校长陈鸿俊主持,副校长刘英武宣读优秀学员表彰决定,刘莎、马赞、周婷、赵丽霞、张睿五位学员获殊荣。

学员代表张伟发言,表达了对国家艺术基金及学校提供这一平台的感谢,对老师们的教诲表达了感激之情。教师代表黄永平大师发言,他感谢醴陵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学员聚在一起,分享学习、交流、创作的快乐,看到学员们刻苦的学习和辛苦的创作也很感动。

学校党委书记余克泉也表达了对学员们的殷切希望,每位学员通过此次培训不仅是收获作品、收获技艺,更是要继续发挥自己在陶瓷行业、企业的骨干核心作用,将这一技艺的精髓传承下去,秉承使命,薪火相继,在培训结束后,能以更新的作品感悟时代脉动,用更好的作品凸显内心的丰盈,让工匠精神真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学校校长陈鸿俊做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次培训的教学效果,并表示30位学员在学校学习便是美院校友,欢迎各位校友常回校交流,继续探讨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创新和发展,分享个人创作成果。

结业典礼现场

学校校长陈鸿俊主持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负责人、我校湘瓷太阳集团tcy8722院长李升作项目培训情况总结

我校副校长刘英武宣读优秀学员表彰决定

优秀学员合影

学员代表张伟发言

教师代表黄永平大师发表讲话

我校党委书记余克泉发表讲话

学员创作实践

结业作品展现场

合影留念

  • 学院官方微信
  • 湖南省教育厅官微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