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活动组委会主任刘占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职分会会长、活动组委会副主任丁金昌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来自全国职业院校的400余名代表与会。作为在启动仪式上交流的11所院校代表之一,湖南工艺美院党委书记余克泉做了典型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系列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夯实“文化自信”基础,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时代新人。
谢俐指出,美德职教行要做好三大工程,一是“固本工程”,“美德职教行”活动要覆盖所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二是“底色工程”,“美德职教行”活动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铸魂工程”,“美德职教行”活动要融汇到职业教育教材体系中去。
刘占山介绍了“美德职教行”活动方案,丁金昌代表“美德职教行”活动组委会宣读倡议书。
在“美德职教行”启动仪式的交流环节,余克泉做了题为《传艺养德 培育湖湘非遗新传人》的典型发言,系统介绍了湖南工艺美院致力于湖湘特色非遗保护传承,融非遗技艺传承与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培育于一体,非遗传承与教学育人相辅相成的做法与成果:
一、手口相授培育工匠品质
学校将湖湘非遗文化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传授非遗技艺,培育工匠品质。
一是构建“三进”非遗教育体系。对接湖南工艺美术产业,学校开设了湘绣、陶瓷、雕刻、民族服饰等非遗专业,引进刘爱云、黄永平、刘宗凡、粟田梅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了“非遗进校园、技艺进专业、大师进课堂”的非遗教育体系。
二是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三模块四能力”课程体系。开发非遗共享模块课程、非遗特色模块课程、非遗互选模块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研究能力、技艺传承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传播推广能力,形成了“三模块四能力”的非遗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华刺绣等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刺绣博物馆和非遗主题特色空间,录制非遗技法视频、发行电子书、出版非遗教材,构建了质量较高、应用方便、动态更新的非遗教学资源体系。
三是实施“大师工作室+项目+产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融传统师徒相授于现代职业教育,将企业真实项目、学院研发项目引入大师工作室,按照产品全流程推行分段式教学,由“大师+教授”同堂教学,项目任务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教学过程即生产过程,学生作品即产品。溯本追源,手口相授,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工匠品质凸显。
二、继承融合培育双创能力
学校搭平台,建机制,以项目为载体,以赛事为抓手,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激活创新创业热情。建设大学生创意创业街、湖南湘绣产业科教园等,打造师生筑梦—逐梦—圆梦的“众创梦工厂”。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等系列制度,形成强化创新、助推创业的激励机制,释放创新创业潜能。
二是坚守精髓,转化赋能,培养融合创新能力。师生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非遗作品创作,在坚守传统工艺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从题材、设计、工艺技法、材料、装裱、衍生品开发等方面进行创新研发,打造“新湘绣”“新湘瓷”品牌。三年来,近400项创新成果被企业采用,有效推动了企业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三是积极参赛,勇于实践,促进创业能力提升。近三年,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竞赛,获奖60多项;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创意集市、作品展销会等直接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先进单位”,学校“众创梦工厂”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三、立体传播深种文化自信
学校建立了立体化的非遗传播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实践能力得以增强,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一是教学传播。面向全校其他专业开设理论性、传习性、拓展性非遗选修课程,组建非遗艺术社团,在校内广泛传播非遗文化;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提升湖湘特色非遗传承人群的技艺与修养。
二是体验传播。依托大师工作室、学生创客工作室等开展“创客分享交流会”、“非遗国际交流班” “湖湘非遗进中小学、进社区”等湖湘非遗体验活动,学生、市民、国际友人与非遗亲密接触,切身体验非遗精湛技艺背后蕴含的精神品质。
三是展示传播。“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新湘绣•学院展”、“学院奖”、湘赣鄂皖四省非遗联展、巴基斯坦交流展示活动……校内校外、国内国外,讲好非遗故事,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
四、非遗教育成效显著
三年来,学校培养了湘绣、陶瓷、雕刻、首饰、民族服饰等非遗专业学生1500多人,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南通国际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等国家级、省级专业赛事上获奖300多项。2018年,非遗专业毕业生中7人获得湖南省“湘绣优秀工匠”、“湘瓷优秀工匠”、“衡阳绣艺优秀工匠”称号,5人获得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学校获“刺绣行业培育新人奖”,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学校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传承与保护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湖南省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研究基地”。
品德为体,技艺为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在太阳集团tcy8722非遗保护传承创新的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启动仪式现场
学校党委书记余克泉作典型发言